当前位置:医药财经正文

胃癌诊疗现状及用药推荐

中国医疗行业网 2024-08-29

  胃癌的诊疗现状

  胃癌是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,绝大多数为腺癌。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108.9万例,居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,中国约占43.9%;全球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6.9万例,居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,其中48.6%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。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,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35.1%。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,早期胃癌比例逐年提高,胃癌在性别、年龄上,男性多于女性,55-70岁为高发年龄段。在发病地域方面,我国以青海、宁夏、甘肃等省最多,其次为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上海等沿海省市。

  由于常见、高发、治愈困难,胃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,不断提高胃癌的防治水平,已成为医学领域面临的严峻课题。根据胃癌当前的防治现状,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胃癌治疗中的特色作用,显得十分必要。这是基于一方面我国胃癌患者人数众多,对中医的治疗需求较大;另一方面,尽管肿瘤治疗的新药物、新技术、新疗法不断涌现,但我们仍然面对临床疗效不甚理想、相当多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、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、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的局面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,中医药在协同胃癌术后抗复发转移、减少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,以及缓解晚期胃癌并发症等方面,具有积极的疗效。针对胃癌的发病特点和治疗上的临床难点,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互补作用,能够不断提高我国胃癌的治疗水平。

  胃癌治疗前基本诊断手段主要包括内镜和影像学检查,用于胃癌的定性诊断、定位诊断和分期诊断。其他还包括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、内镜(超声内镜和细针穿刺)、转移灶活检,以及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和腹腔灌洗液评价。胸腹盆部 CT 检查是治疗前分期的基本手段,MRI、腹腔镜探查及 PET-CT 分别作为 CT 疑诊肝转移、腹膜转移及全身转移时的备选手段。影像学报告应提供涉及 cTNM 分期的征象描述,并给出分期意见。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。

  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,相互配合,提高疗效。中医药的特色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对胃癌术后的巩固治疗,提高无病生存期;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,提高免疫功能;扶正固本,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临床正确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用药时机和方法路径是重要的。胃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路径图如下图所示。

  图1.胃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路径图

  胃癌的相关治疗及西黄胶囊用药推荐

  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,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和功能状态,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,有计划、合理地应用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,达到根治或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,延长患者生存期,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
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可以提高镇痛疗效,改善癌痛患者生存质量,减少不良反应发生,《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》2023版推荐:西黄丸/胶囊(共识建议)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3g,一日2次。主要成分为牛黄、人工麝香、醋乳香、醋没药,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可用于癌痛。

  参考文献:《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》2023版